隨著智能手機用戶的劇增(2014年全國智能手機用戶突破5億)以及4G時代的到來,移動互聯網在餐飲系統中的大力助推已成必然之勢。尤其在餐廳點菜的環節上,更是實現了顧客用自己的手機DIY點菜,或者顧客在餐廳之外的場所預先點菜,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餐廳用工成本及提高餐廳運營效率。

應用智能手機實現餐廳的點菜主要有四種途徑:
一、APP點菜。餐廳建設自身企業APP,吃客用手機下載餐廳的APP,然后登陸并注冊個人身份,下載餐廳的菜譜即可以點菜了。這種模式的好處可能是量身定制的企業APP可以非常符合餐廳自身的操作習慣和流程。但也存在三個相對的弊端,一是建設成本高(市面上一個完整的企業APP建設大概成本在幾十萬左右),而且分別需要適應安卓及IOS兩個操作系統。二是APP推廣成本投入高。怎么樣傳播給廣大吃客知曉并在自己手機上安裝餐廳的APP;餐廳APP又如何保有足夠的魅力在吃客手機上占一席之地而不被刪除?,F在平臺級的APP都多如牛毛,即使大型連鎖酒店的APP都很難讓消費者在自己手機上留存住酒店的APP。三是菜譜數據維護人才缺失,不能滿足即時性的菜譜信息更新,使得客戶操作體驗性大幅下降,甚至厭惡使用。5年來,不少餐廳嘗試過這個模式,但基本可以這么認為,企業APP點菜這條路很難成功。
二、熱點點菜。餐廳的餐飲ERP系統的架構里,架設若干點菜熱點,吃客的手機通過熱點實現電子菜譜的瀏覽并點菜下單。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建設成本低,也回避了高投入的APP成本。只是這個方式也無法改變菜譜數據即時性維護(專業性)的特點,在餐廳缺失這方面人才的情況下。這就是系統服務的障礙點了。

三、微信點菜。這個模式類似于APP點菜,只不過是把眾多餐廳APP合并在“微信”這個大APP上。不過,因為微信本身提供了較好的平臺和接口,使得餐廳基于微信的點菜系統的開發成本和推廣成本都遠低于APP。而且,微信已經突破6億用戶,6億的流量將給餐廳帶來強大的經營支撐。這也是近年來餐飲行業炒作的如火如荼的“餐飲O2O”主要模式之一。
微信點菜又可以分為預點、堂點和外賣。預點是指吃客在到達餐廳前,在辦公室里、在路上就把要吃的菜點好了,抵達餐廳后把預點的信息由餐廳服務人員確認一遍后提交到餐廳的ERP系統,廚房開始下單做菜;如果還能在線把支付也完成了,那就更如餐廳所愿了。
堂點是指吃客落座餐廳后才開始點菜。這時候首先需要明確桌子或包間的ID(不要把菜單下到別的桌子上去),點好菜后由餐廳服務人員確認一遍后提交到餐廳的ERP系統中,廚房下單并做菜。后面的買單及結賬等流程則和先前無異。
外賣是一個很特定的銷售模式。卻是很適合作為微信點菜的一個模式。目前市面中外賣大多數借助第三方平臺完成。比如餓了么、美團、淘點點等。平臺自有平臺流量大的優勢,但也會分享掉一部分的利潤。因為外賣一般是基于附近距離產生的訂單,所以,有條件的餐廳,比如其品牌度大,出品競爭力強,性價比高的餐廳,完全可以建設自身的微信服務號來完成外賣訂單。
當然。微信點菜跟所有的手機點菜方式一樣,都有一個無法跨越的難點,那就是在涉及需要稱重的菜品或時價修正的菜品時,或者是很復雜的制作工藝備注時,無法實現點單的完成。另外,在中餐廳里,一般吃客也很難自主點一桌菜,因為從一、兩百道菜中選擇幾十道菜出來“選擇成本”也是巨大的。還有就是在菜譜信息的維護上,需要相對專業的菜品拍攝者和圖文處理員。這些是餐廳傳統經營流程中所沒有的內容。
總的來說,微信點菜不僅僅是一種時髦,也不僅僅是技術革新的成果。對于餐廳來說,確實可以更好實現與吃客之間的互動,提高服務質量;可以減少餐廳用工的成本,降低經營壓力;可以提高餐廳的工作效率,走向良性盈利循環。工理餐飲通的微信點菜功能在下單過程中還針對手機掃碼(桌臺二維碼)障礙的問題另辟蹊徑,即支持微信點菜“導入”的功能。使得一些餐廳在不適合張貼二維碼物料或掃碼困難的情況下,依然支持客人使用微信點菜。
在當下一些比較潮流的餐廳中,已經把客戶管理系統(工理微生活)、點菜系統、媒體宣傳、在線商城、采購訂單等系統跟企業微信服務號打通,其中客戶管理系統及點菜系統打通的比較好,也還都算是在嘗試中。
四、web點菜。通俗的說,web點菜就是網頁點菜,它不受手機操作系統的約束,只要有瀏覽器就好了。相比前三種點菜模式的區別是,web點菜是實時在線的數據交互,在部署上最簡單??蛻趔w驗上環節比較少,只要掃一掃餐廳前臺的二維碼(域名地址)即可以進入點菜界面點菜下單。點菜完成并退出界面后,不會保留歷史數據在顧客手機上。餐廳如果只是用來解決手機點餐的輔助用途,這種方式也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嘗試。
|